兴趣是怎么样产生的?
从孩子出生,到会笑、会爬、会开口说话,大家总能感觉到成长的神奇力量。但,应该没一个孩子,在会说话将来就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说:母亲,长大了不要让我上学啊!我讨厌上学!。爸爸妈妈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必然会笑,这如何可能。是的,大家之前已经用了不少篇幅在说明,对待成长,孩子们是很积极和主动的。那样,孩子们既然对学习本身是充满好奇的,而好的兴趣培育也是爸爸妈妈所期望的,那孩子的兴趣是怎么样培育的呢?
要想培育出孩子好的兴趣点,第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是怎么样产生的。在这里,大家以公式的方法来简洁明了地告诉爸爸妈妈孩子兴趣形成的规律,即:
兴趣形成的公式
大家了解由于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丰富成长的需要,孩子会积极的、主动的运用各种采集信息器官尽量地去采集、采集和储存更多的信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所采集的任何信息充满好奇,孩子的这种好奇是公平的、没倾向性的。
爸爸妈妈只有在知道孩子这种好奇心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对孩子好兴趣的形成进行适当的培育。也就是说,第一,应当对孩子采集和采集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好奇点进行适当的筛选,以便增大优质好奇点的信息采集量和信息采集范围;或者依据爸爸妈妈自己的培育目的而引发孩子创建采集和采集信息的好奇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可以使孩子达成主动思维和主动记忆的办法再加上孩子可以理解的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方法和逻辑思维肢体外在表现方法,使孩子的好奇在理解的辅助下自然转化为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提及到的所谓理解一般意义上是指对抽象标识的理解。而在学前阶段,所谓的理解是怎么样拓展的呢?大家举个实例爸爸妈妈就了解了。
爸爸妈妈计划要教授孩子数字。
首要条件:爸爸妈妈要知道孩子现在的兴趣源和色彩源;
过程:
爸爸妈妈第一要先参与到孩子现在的活动中去。譬如,孩子正在玩车。
母亲:宝贝,目前大家把桌子当成停车点怎么样?
孩子:好的。
母亲:哦,这里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图案,你喜欢那个呢?
孩子:我喜欢这个。
母亲:你感觉这个图案象什么呢?
孩子:像蜗牛的壳。
母亲:恩,非常像。大家让大家的车在这个蜗牛的壳上行驶吧!
孩子:好!
母亲:我想要6辆车,可以吗?
孩子:好。我去给你拿。
母亲:可以帮我数一数吗?
孩子:好。1、2、3、4、5、6,一共6辆。
母亲:太好了了,你了解这个蜗牛的壳叫什么名字吗?
孩子:不了解。
母亲:你猜猜?
孩子:蜗牛的家。
母亲:这个名字很好,不过这个图案已经有我们的名字了,数字6,不过你起的名字也很好,数字6确实像蜗牛的家。
这个培育过程简单的总结就是:先把抽象标识从复合理解中剥离出去,待孩子对其有了肯定的创想、生动而具体的认识之后,然后再展示出它的抽象标识。
上述案例爸爸妈妈如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而适当的培育,那样最后还会使孩子对数学充满无限乐趣。